top of page
第 3 9 期


画中自有生态在 王春鑫40年回顾展观感
从蜗居十四楼的窗口往下望去,展现在风景画家王春鑫眼底的是一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斜坡,两条宽窄马路,宽的一条通向大路,窄的一条通向不远的普陀寺,旁边还有一条短短的石级,供人上下斜坡。
林臻
2021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儒家伦理课程在新加坡的不生不灭
一年儒家伦理课程对我的深远影响
卢丽珊
2021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林可胜与新加坡的两段因缘
林可胜医生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比在新加坡大。但大家或许都知道,林可胜是新加坡闻人林文庆的长子,是道地的”土生”华人,在新加坡出生和度过他的童年。
黄贤强
2021年9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癌症不再是绝症 访癌症专家林子毅医生
癌症威胁全人类,侵袭对象不分年龄、种族和国籍。在新加坡,每一天就有38人被诊断患癌,而每三个去世的新加坡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年报,2018年全世界就有1810万癌症新病例,因癌而死者有960万人,癌症成了人类头号杀手。
邹文学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回忆郭宝崑
我和郭宝崑有多点来往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十多个华语戏剧团体,在成功举办了两个联合演出《小白船》和《乌拉世界》后,便主办了戏剧营和戏剧史料展。我参加了史料展的筹备工作。
邹文学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开埠200周年历史我们怎么叙说
忽然间,我们觉得以前所说的新加坡只有200年的历史太短了,也觉得有点附和殖民地主义的意味,怎么说也应该调整一下,我们独立也有50多年了,已经长大了,总不该还在吮吸殖民地主义者的乳汁,必须做一点”去殖化”的动作,于是我们把”庆祝开埠200周年”定调为”纪念开埠200周年”;另一方面
林恩和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