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林清如

忆故人——骆水兴老先生


骆水兴


多年来闯荡各方,有幸邂逅德高望重的长辈不计其数。


人生似浮云,世事无完美。一向平易近人、众人爱戴的前辈骆水兴老先生,在人生旅途上淡定地走完了104载,于今年三月十四日驾鹤西去,其为人其风范,堪称一个世代的绝唱。


(一)


骆水兴一生的经历,就是因为战乱、贫穷而被迫离乡背井到异域定居、创业与落地生根的一代移民的缩影。多年前笔者走访骆老先生,知道他1919年在福建惠安县出生。那是一个终年淡水稀缺的沿海的穷乡僻壤,也是一个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年代。1937年卢沟桥事变震撼了全国,战争迫在眉睫,骆水兴的父母亲担心届满18岁儿子的前途,便催促他尽早成婚,接受他那一代人的命运买舟南下。


举目无亲,人地生疏,骆水兴落脚武吉知马,在石矿场附近的一间杂货店当伙计。每天从早上6点做到晚上10点,赚取每月七块半的工资,除了留下一点当自己的生活费用,余额全部寄回家乡协助养家。在杂货店呆了两年,他决定出外闯荡,曾有一段时期在柔佛的四湾岛做小生意。太平洋战争前夕返回新加坡,到美芝路一家同乡经营的索络公司打工。战后他决定自己创业,与朋友共创同兴公司,专营船舶索络与轮船用品。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成为新加坡索络业的翘楚,并在社会行善积德。


(二)


第一次遇见骆老先生,是在惹兰勿刹森林大厦顶楼的宴客厅。那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适逢该大厦的落成典礼。我们都是大厦主人孙炳炎的客人,骆老先生与他是世交,笔者是专业人士身份,与主人本已熟络。只见骆老先生高个子、一身西装笔挺、风流潇洒。他和我一见如故地谈笑风生,那真诚的笑脸永留我脑海。

风度翩翩忆当年:右一骆水兴,右二孙炳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民间组织面临新形势下大整合的压力,大家看不见方向,麻将一时成为社团主要的休闲活动。当年笔者参加孙炳炎领导的怡和轩,多少还是为了喜欢搓麻将。除了孙炳炎和何耀坤两位本来认识的前辈,我也在怡和轩结识了诸如郭亨升、陈威廉、李有仁、王源和、林鸿谟、周兴宣等前辈。那时候骆老先生还不是怡和轩会员,他要等到2008年怡和轩重建工程完成后、也就是笔者出任怡和轩主席那一年,才接受笔者的邀请,与前辈林森桂、谢安同、柯千衙、方国泉等加入怡和轩。骆老先生全力支持与配合怡和轩在重建后的转型,并出任怡和轩的会务顾问。


然而,与骆老先生相处的日子,更多还是在他掌管友竹俱乐部时期。在他领导下,友竹做为一个以麻将为主要消闲活动的俱乐部,要比那个时期的怡和轩热闹得多,几乎天天门庭若市,每一年都能攒集不少钱做慈善。怡和轩很多爱打牌的会员也同时是友竹的会员,孙炳炎的习惯是每逢周日在怡和轩活动,周末日间则过去友竹,很自然地笔者也养成了两边跑的习惯。友竹发起人陈恭喜是家兄的岳父,另一发起人林建达是林氏大宗祠的长老,司理张天章是笔者的晋江同乡,到了友竹多少有家的感觉。


友竹原来在慕里路拥有三层楼的会所,70年代政府为了推动市区重建计划而把那条街整排店屋征用了。岂料后来计划有所改变,慕里路一带被规划为保留区。友竹于是提出上诉,要求取回店屋所有权。当局以屋子既然被征用就不可能归还为由,予以拒绝,最后决定以市价按期租给俱乐部。高昂的租金令友竹不堪负荷,骆老先生想到必需从长计议,另觅去处。


骆老先生与好友孙炳炎商量后,决定探讨友竹与怡和轩合并的可能性。那个时候笔者的脑海里只有麻将,没有想到怡和轩还可能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于是遵照孙炳炎的指示起草怡和轩章程的修改草案,以便容纳友竹会员的集体加入。就在双方准备召开会员大会通过合并提案的前夕,陈共存与林子勤(他们都是两方的会员)出面公开发难,以公开信强调怡和轩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来反对合并,同时白清泉也在友竹的会员大会上慷概陈词,支持陈共存反对合并,合并一事遂告不了了之。上世纪90年代中期,骆老先生卸下友竹主席重任,由林源利(原怡和轩副主席)接任。在林源利的策划下,友竹与中华威基利俱乐部达致协议,共用其克纳街的会所,从此另辟天地。


(三)


孙炳炎比骆老先生大七岁,两人共同走过艰辛的岁月,发展出惺惺相惜的情谊。然而,即便是管鲍之交,一度也有人风传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张,其实这即使不是捕风捉影也是夸大失实。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骆老先生的同兴公司在甘榜鲁的厂址被政府征用后,另在乌美工业区自建新厂。不久新加坡经济因受国际形势影响而放缓,银行跟着收紧客户信贷。骆老先生与孙炳炎商讨,决定由森林金融收购新厂,然后租回给同兴。笔者遵照两方面的指示准备买卖合同,双方也签了。金融机构置业需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可是准证迟迟未批下来,结果交易一拖再拖。骆老先生等得急了,开始心存疑虑,俱乐部又有好事者兴风作浪,致使两老之间的关系一度呈现紧张。过后不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管理不当、呆账太多,为森林金融定下严格的管制条规。几经折腾,森林金融的母公司森林集团最后被迫把全部股权卖给当局认可的金融机构。至此真相大白,骆老先生与孙炳炎也就冰释前嫌。


事业有成的骆老先生从不忘本、更不自满。一生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源自他在私塾时接受的四书五经启蒙。他集勤奋、仁爱、谦虚、诚信、恻隐等美德于一身,从不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凡事从善如流,令人折服。岛国闻名的所谓“老巴刹咖啡会”朋友圈,是各界友好交流与广结善缘的好场合,骆老先生超群出众,长期以来一直是这个群体的中流砥柱。


坊间偶有商业或其他民事纠纷,有人想到要找个“公亲”出面摆平,骆老先生总是不二人选。多年前笔者曾有客户在乌节路拥有一片地段,隔邻一片土地则为另一位乡亲所有。若两片地段合起来一起发展,就能充分发挥地段的潜能。经过多次谈判,两方面各不相让,没办法达致协议。最后大家请骆老先生出面,在他的斡旋下,只不过一顿饭局就摆平了分歧。


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几十年的忘年之交如梦如幻。岁月如歌,往事只能回味。既往矣,愿逝者安息。


作者为本刊编务咨询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