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变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度过几年焦虑不安的世界,本来以为可以慢慢恢复元气,但看来没有那么容易。“不容易”应该是这几年大多数人的直接感受,做生意的人无论事业大小,疫情期间能赚钱的恐怕不多,好不容易熬过来了,消费者和员工的习惯已经改变很多,许多流程和目标必须重新制定。
无论如何,人们以为冠病疫情慢慢退去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陷入胶着,但至少战争经过一年多,世界已经在供应链、粮食与能源供应等方面慢慢理出头绪,经济还是能恢复正常。谁知道中东战火轰然点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连串天灾人祸让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给人祸不单行的感觉,特别多的不安全感扑面而来。虽然身在东南亚尚称风调雨顺,疫情夺走了很多人命,记忆犹新,但大体上多数人能享受和平与安宁,随着经济复苏,生活开始正常。但世界其实已经不一样。
最大的不一样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乱世”。疫情和战争接踵而来造成变局,是一个分水岭。
本来,七十几岁以下的人或许完全没有战争的记忆,最靠近新加坡的战火或许是六七十年代的越战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在当时媒体广泛报道下,国人应该多少都能感受到焦虑紧张。但新马一带毕竟能在经济巨轮的前进声中,安然度过别人血泪交集的艰困岁月。
我们在地球这一边顺着太平洋的暖风走过冷战,迎来全球化,国家无论大小都慢慢抛开意识形态,务实地追求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改善,增加了往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主要国家长期处于动荡战乱的局势不同,二战之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时间,人类享有将近80年的和平。四川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邓曦泽认为能如此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经历短时间内两次大战的惨痛教训后,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摆脱了必须为领土与地缘而征战的思维方式,他称这为“后领土后地缘时代”。他把这一创见在《联合早报》多番论述,值得一读。
人们不再需要依靠武力获取资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各领域科技的发展。领土和地缘已经不是国家获取财富的障碍,国家不需要为了发展经济、获取资源而武力扩张、占领他国领土。国土狭小不必然限制国家发展经济,新加坡就是个好例子。另一方面,武器发展日趋先进,也造成地缘政治失去意义,因为扩大领土并不能保证安全,不被各种导弹袭击。
邓曦泽认为,这是人们不再考虑用战争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换言之,过去用战争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现在都有了替代的手段。
当然,欧洲的英法德意等过去几百年征战不休、世代结仇的国家,在二战后彻底放下嫌隙和干戈,愿意逐步走向欧盟这样的体制,背后的反省和思索是非常深刻的。观念变迁确实改变了欧洲。作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近代很多战争发源地的欧洲,一旦改变观念,放下武器,世界也就太平了一半。
但是这一观念在俄罗斯发动入侵乌克兰战争后发生了变化,因为俄罗斯的理由正是有关地缘与领土的,这也是印度总理莫迪在与普京会面时,说出“这不是战争的时代”那句话来规劝他的原因。换句话说,普京以过时的手段处理国际问题,看待世界,令人慨叹。
以色列与哈马斯和巴勒斯坦的问题更复杂,其中牵涉到的历史、宗教、生存权利等等,其实远超过领土问题,当事人之间的心结,加上国际政治的相互牵制与权谋计算,别说80年的长期和平,能安宁友好相处八年也很不容易了。
与我们关系最大的是东亚和东南亚。两个潜在的火药库是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战火一旦点燃,南中国海大概也无法安宁。而国际政治的复杂在于,欧洲与中东的局势,以及各国政治军事领袖的认知,还有美国的动态,都会牵动亚洲国家的动向。不能忘记,东南亚还有错综复杂的宗教课题。这一切都不是眼下看得到解决路径的,也是为什么说我们进入乱世的原因。
乱世的说法当然不是一定天下大乱,处处灾难,而是相对于过去时代有比较清晰的国际秩序而言。当中美这两大强国对峙以及阵营化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许多事情都会推倒重来或改头换面,这是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晰的国际格局。情况会去到什么地步,是不是一定不能避免战争,其实未必,这需要更多的分析。但就算战火蔓延,也未必每个国家都会牵涉其中。
之二:改变年轻一代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大时代如果会发展到极端的毁灭性结果,应该也不是三五年内的事。年轻一代和中年一代或许比较有机会面对形势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困境。因此,今天的学校教育除了在一般学科训练之外,也应该普及更多与人生相关的知识和学问,让下一代有机会学习面对巨变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很多研究都发现今日很多年轻人有心理问题,这恰是正规学校教育欠缺所造成的。在巨变(包括科技)迎面而来的时代,其实更需要帮助年轻世代学好能自我强化的心理建设,以及应对人生各种变化的思想训练,和生存技能。
学校教育课程该有的修订和改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教育。一般系统性的心理学教育是从大专开始的,但其实人出生后就有心理活动,从教育中学习认识自己的感受、想法、决定、行动等等,有助于孩子更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减少陷入心理困扰和烦恼的机会,特别是在叛逆期。
现代年轻人基本上衣食无忧,却出现不少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现象,以及因为手机等科技用品的影响,让生活进入内卷、自我封闭的状态,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而不自知。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往往连父母都无法侦测,有了迷惑和困扰,如果他们不说,更是无人知晓,久而久之对他们形成大问题。学校教育若加入这一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及早认识自己的处境,也可能更愿意向父母或师长表达自己的困惑,及时获得情绪与心理纾解。
二、性别教育,或者两性教育。这个时代和未来的一大问题是结婚与生育人数迅速减少,少子化加上年轻人享受生活(和提高找对象条的意识空前高涨,传统上结婚成家养儿育女这种理所当然的家庭观念,已经一去不返。
由于时代的改变,两代人之间的观念落差越来越大,仅靠家庭教育让孩子体会两性关系以及家庭的意义,已经不足够。学校教育阶段开始灌输两性结合的相关想法,从生理到情感,从两性的相处到家庭意义与人生责任的体会,对年轻世代理解生命意义的完整,变得不可或缺。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没有一个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教育机构向少男少女完整阐述这方面的概念。因为过去都是本能,现在这方面的本能已经明显退化,每个人走向原子化,整个社会最终面对的是集体的孤独。
其实这不单单是人们的自主选择,也是学校教育缺乏的缘故。过去,这方面的本能很大程度来自大家庭的集体示范,社群氛围形成的压力或说诱因。但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小家庭环境,这种示范效果与诱因消失殆尽,年轻世代踏入社会之后,如果想到成家的问题,大多需要从头开始思考程序;但多少年轻人在单身时还能深入思考成家育儿的意义,并且说服自己去完成?在越来越精彩的网络空间时代,可说只会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因而形成,并且越来越没有回头路。
三、理财教育。过去20年,金融已经成为主导很多国家经济的产业之一,投资也是很多人累积财富或亏大钱的途径。对人生在世极其重要的钱财这部分,很多年轻人向来是离开学校才开始体会它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更年长后才开始懂得思考金钱的意义。
然而赚钱与花钱这种事,其实都带着一定的哲理在其中,如何看待,往往决定人们的行为和气质,甚至影响生命的幸福指数。因此,从学生时代就给孩子一些基础观念,甚至接触思考的哲理,对成年后的思想是有帮助的。
四、宗教知识。新加坡学校曾有过宗教教育,但主要是作为道德教育来教导。宗教在未来世界政治领域趋向越来越重要,尤其东南亚是宗教复杂的地区,年轻一代应该有更多系统性的认识以及获取正面教育的机会,避免受到网络复杂背景的来源所误导。
这方面的学校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在孩子启蒙阶段给予正面的认知,包括教义、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道德理念,还包括了解宗教与世俗社会相融等等课题。这些知识或学问如果正统的学校不教,徒然把孩子的思想空间留给网络内容的供应者,在某一程度来说,是提高了社会的风险。
这方面的教育很不容易,因为很复杂,牵涉面也很广,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国家教育在早期阶段给予初步的世俗化陈述与思维锻炼,为孩子的思考空间打底。
世界形势或许是循环往复的:和久必战,战久必和;由治返乱,由乱返治。无论如何,能够度过一生太平岁月的人,都是幸运的。而后来者会不会遇到太平日子结束,战火或其他大灾难降临,不是谁能预料到的。我们原先以为世界从此没有大战,或许只是个误会。但有机会在学校接受一生受用不尽的、有关生命与生活的知识和思想熏陶,毕竟非常重要。那可能决定一个人看待他人、自己、世界和生命的态度,而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
世界再乱,也要懂得安顿自己。
作者为本地媒体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