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林少彬

消逝中的记忆

新加坡历史上的218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说是个精通中日历史的右翼政治家,最典型的莫过于他在2013年5月12日登上自卫队的一架训练机之后,从打开的驾驶舱高举大拇指,让记者们拍照,机身上的编号”731”三个大字,激怒了中国大地。还有就是他在2015年,特地挑选了9月18日在国会投票通过可以让日本发动战争的所谓”安保法案”,可说是每一步每一招都在开中日历史的玩笑!


可是,日本的历史课本里头有介绍731部队的非人性行为吗?没有。”9月18日”是日本的纪念日吗?也不是。但是,只要是了解中日近代史的人,”九一八”就是日本皇军掀起十五年侵华战争的日子,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国耻日”!


那么,对于新加坡人,2月15日是什么日子呢?


这是二战时负责防守新加坡的英军举起白旗”投降”的日子!是77年前日军血洗武吉知马,攻陷新加坡的日子!这一天,虽然它不是我们的公共假日,但是一大早,中华总商会领导层和国防部中央国民教育司负责人都会到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前,隆重地参加一年一度的公祭,近年还被冠以”全面防卫日纪念活动”的荣衔,得到学校派出学生代表列队出席。


每一年的2月15日,公祭会场上总会看到约十来名上了年纪的日本人,前来参拜。领队的是40年来踏遍新马所有抗日烈士纪念碑和义山的高岛伸欣教授和夫人,加上几位日本和平团体的干部,他们年复一年,从寒冷的日本各地,自费前来出席,他们既不是政府代表,更不是有亲友遇害,他们只是想为日本过去的错误道歉!(图1)(图2)

图1:公祭会场的一角,左一为本刊编委佟暖,站在他前面第二排,中央位置身穿白上衣的就是高岛教授。(2018年摄)

图2:期望他们将来能保家卫国。(2018年摄)


然而,沦陷后新加坡人民最可怕的日子还没到来。


两天之后(1942年的2月17日)中午(东京时间),以日本天皇为首的日军大本营宣布,为了斩断新加坡和英国的历史,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毁灭作为东亚祸乱的基地”(意指中国顽抗不肯投降,乃因得到海外华人以新加坡为基地的支援),要把新加坡这个英国人给的名字废除,改成为日本文”昭南岛”,”昭”是昭和朝代的神圣代表字母,”南”是管理南方地域的意思。当年战时媒体并不如今日般发达,消息传到新加坡一般人手里时,已经是第二天了(即2月18日)。(图3)

与此同时,日本全国人民都接到通知,从18日开始连续7天7夜,举国欢庆新加坡沦陷!从城市到村落,从大街到小巷,都挂上”祝贺新加坡沦陷”的布条,有大游行,

图3:日本邮政局特制的“新加坡改名成昭南岛”的纪念盖章,附有新加坡市中心简图。(林少彬藏日军史料)


还有百货公司举办大减价等,不胜枚举。(图4)(图5)


图4:这张明信片告诉我们,当年东京的小学生们手持太阳旗来到靖国神社列队参加“祝贺新加坡沦陷”(新加坡以片假名书写,从右到左)。今天,他们应该都是90岁左右的老寿星了,他们对自己的子孙说了些什么呢?(林少彬藏日军史料)

图5:著名的大阪旅游景点心斋桥的“祝贺新加坡沦陷”大布条,和高呼万岁的人们。(林少彬藏日军史料)


就在全日本沉醉在三呼万岁的喧嚷声中的当儿,远在赤道之上占领了新加坡的日本皇军们抽出了一把又一把冷血的屠刀,一场惨无人道的华人检证大屠杀开始了......(详情请参阅本刊第33期《一次沉痛的挖掘》和第35期《检证大屠杀是谁干的》)(图6)

图6:是一张负责屠杀新加坡市民以外(即新加坡岛各地,德光岛和乌敏岛)的近卫师团在事后出版的“纪念写真集”里头的“大检证”照片,其说明是“发出市民证”。照片像素很低,路牌无法辨读;白衣人应该是日军的汉奸,负责指认可疑抗日人物。这是至今发掘到的唯一一张拥有“血债债主”的大检证照片。(林少彬藏日军史料)


相比之下,东南亚其他城市的遭遇没有我们凄惨,”本是同根生”的香港既没有被改地名,也没有一连几个星期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华族大屠杀。


如果说,日军铁蹄下的三年半是新加坡历史中最黑暗的部分的话,2月18日代表的就是新加坡华社族群有史以来最悲惨的事件了。


不少人知道后港有一个日本人墓地,但是深埋其中的秘密则鲜为人知。笔者曾花费多时翻查和翻译了多本日军史料,历史学者的著作,确凿证明那是用来埋藏当年奉令到新加坡进行屠杀华侨而牺牲的皇军各级将领与兵士。墓园里的一座大殿摆列不同主力部队的神主牌供人膜拜,俨然就是新加坡的日本靖国神社。(图7)我把研究结果整理后刊登于《怡和世纪35期》,但至今未能引起任何方面的关注。

图7:新加坡的“靖国神社”


今年2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公祭仪式照例举行。主办方还特地为来宾与学生安排了到日治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战士阵亡纪念碑与林谋盛纪念塔参观,就是没有到后港的日本人墓地参观。可是三天后,大学里的学生团体却选择在当年肃清行动开始的那一天(2月18日),在校园里若无其事地举办日本文化节,迎来公众侧目。


77年后的今天,要是我国的大专学生还不知道”2月18日”那段历史,是谁的错呢?


对于成长于智能手机时代的年轻一代,只要是网上查不到的东西,就等于”不存在”,这是他们的常识。


我们想要跟他们沟通的话,或许只有使用他们熟悉的工具才有办法传达和分享。


如果能够在中文维基百科里头,加入一个诸如”新加坡历史中的2月18日”事件的条目,对于有兴趣了解新加坡历史者,应该有所帮助。


我们的历史,我们不写的话,还有谁会替我们写呢。


作者为本刊编委

图片由作者提供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