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妈妈都按耐不住了
在日本,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准备过新年(1月1日)的时候,电视台总是安排人气最旺的艺人出场,回顾过去一年,寄望新的一年,讲几句好话,高高兴兴,圆圆满满。
可是,2022年12月28日,在著名的《彻子的房间》访谈节目里,90岁的主持人黑柳彻子,惯例地询问节目佳宾塔摩利(78岁):“明年将会是个怎么样的年头?”
向来以洞察社会问题“神力”著称的塔摩利叔叔竟然回答道:“又回到新的战前吧!”。
这是极不寻常的回答,事前完全没人料到,但却是那么一针见血!塔摩利的“警言”,立刻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元旦的早晨,以“日本的母亲”形象著名的女星吉永小百合也打破“模范妈妈不问世事”的金科玉律,在当天的报章上直言:“担心回到那个时代”。一时之间,“新战前”,“New pre-war”,上了热搜……
什么是战前?
此刻,日本人所讲的“战前”是指什么时候?
有人说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1941年)之前,也有人说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爆发以前,等等。总而言之,人们所指的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穷兵黩武,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那些年头!
图1: 1928年12月4日,日本海军在横滨岸外举行的“观舰式”档案照片(笔者藏)。他们逐年扩军,一年复一年,经过十个年头之后,到了1937年,当卢沟桥事件爆发的时刻,小日本竟然拥有能够封锁中国沿海所有港口的海权控制力,被他们切断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参见本刊第48期第10页地图上的红色虚线),断绝了海外华侨对华提供抗日物资的重要渠道。
然而有趣的是,没人说“战前”是指九一八事变(1931年)以前,好像他们把九一八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去年发生了什么事?
那么,到底去年在日本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日本人民担心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回到新的一场战争的“战前”呢?笔者经过一番梳理后,发现“节目精彩”。
原来,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争,日本政府非常担心,大和“战斗民族”跟随美国,对俄大搞制裁;同时趁机对乌克兰正式提供军援,虽然只是防弹衣和头盔,可是“物轻情意重”,人们认为这是为介入台海做铺垫。
根据去年3月份的新闻报道,大约70名雇佣兵(大部分为前自卫队军官)在乌克兰前线参战,打破了战后以来日本不参战的“宪法第九条”。
7月8日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让日本社会联想起曾经历过的黑暗1930年代,政府要员接二连三被激进派军人暗杀的动荡时代。
安倍晋三主张“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的葬礼该不该享有国葬规格还在争论不休之际,7月22日,
日本政府发布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除继续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外,还首次声称所谓“中国展现出不惜武力统一台湾的意图”,以此借题发挥,大搞扩军。把出自美军某将领的“到2027年为止解放军将准备好武力统一”这句话,慢慢地篡改成“2027年中共将武力攻台”,居心叵测。
9月25日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在探讨的新一轮《中期(5年)防卫力整备计划》经费总额可能会超过40万亿日元(约4000亿新元)。
新媒体《文春线上版》说:“令人民感到害怕的是,12月,正当全国人民都把双眼对准世界杯日本队扭转乾坤的重要比赛时,政府突然宣布必须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决定要大幅增加防卫预算!如此重大的决策,(政府)不跟人民商量,不让人民讨论,独断独行!”(2023年1月10日)
《信浓每日新闻》在2023年1月5日的社论中援引日本共同通信社的重大新闻报道说:“日本防卫省着手研究如何利用AI诱导社交媒体。”
日本外交部3月21日发表首相岸田文雄以“首相及七国峰会主席”的身份,秘密访问乌克兰,公然打破日本和平宪法中规定战败国首脑不能踏足战场的禁律。
“元年”的闷葫芦
进入今年度(令和5年/2023年4月1日开始),日本防卫省的网站,出现了“异彩”。
如果我们到日本防卫省网站主页(日文),然后点击《预算》(网页右上方)的话,就会进入《预算采购》网页,点击位于该网页左下方的《预算的概要》,就会看到左侧有个特别设计的“封面”(图2)。
图2: 《我国的防卫和预算》网页封面
该“封面”的主题是《我国的防卫和预算》,英译Defense Programs and Budget of Japan。第三行为其副题《防卫力彻底强化的“元年”预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元年”这两个字。“元年”是汉武帝发明的名词,用来记述皇帝即位的第一年,我们已经不用了,可是日本的遣唐使搬回日本沿用到今天,今年称为“令和5年”就是令和天皇即位后的第5年。
那么,军力强化“元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宣告从现在开始是“军力强化朝代”呢?
今年6月2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我国国防部长黄永宏就提出忠告,日本最大的责任就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观察站视频)
今天,日本的人民对中国有何看法呢?简单地说,自从2012年日本政府挑起“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事件”(仍未了结)以来,当局通过主流媒体,日夜抹黑中国,时至今日,重复100遍的谎话早已变成了“真话”。官方的《对中亲近感》民调结果,都得出下滑趋势,在如此操作之下,当有一天要拉壮丁时,应该不是难事了。
作者为本刊主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