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两个超级或准超级强国,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或者在政治方面对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中美关系的好坏攸关世界局势,中美目前剑拔弩张的局面,更是令许多中小国家感到忧心忡忡,大家担心中美关系的恶化会把世界拖进一场新冷战。
中美关系的纷纷扰扰,虽然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但是也离不开人为的政治操控,这种“政治操控”借着语言、图像来宣导,或者说是误导“民意”。
语言背后隐藏的含义往往比它表面透露的更多,我们看到在中美关系的讨论中,经常出现一种“陷阱”说,比如描述崛起强权和既有强权之间难以避免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希望借此制造两国紧张的关系;中国在回应西方的“指控”,比如渲染“中国在新疆进行人口灭绝的政策”,西方媒体对中国外交人员强硬的回应,总是把它称为“战狼外交”,这其实是一种“语言陷阱”,目的是把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让你不敢据理力争。
语言不但影响我们的思维,其实也让我们经常陷入它所建构的思想牢笼。在面对花花绿绿的语林时,我们有必要提高警惕,避免被语言修辞和词语操弄的语言游戏所迷惑。
语言既然具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就从语言和修辞应用的角度,来谈谈目前中美的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在国务院的一次讲话中,表达了美国应对中国的外交策略,中国学者一般喜欢把它笼统地称为三分法,也就是合作、竞争和对抗。中国学者郑永年最近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称,他更愿意将其分成四个领域,除了合作和竞争,对抗领域则分为对抗和冲突两个层面:可控的对抗称之为对抗;不可控的对抗则是冲突。
无论中国一般学者的三分法,或者是郑永年的四个层面,他们的观点都是把美国针对中国这个假想敌,有时采取“合作”,有时强调“竞争,”有时祭出“对抗”,当作是因时制宜的平行手段。
我们假如把布林肯的英文原文拿来仔细研读,从“竞争、合作、对抗”这三个词语后缀的状语,可以看出美国应对中国的三个手段,其实是有轻重、缓急、先后之分。布林肯英文原话是这样: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will be competitive when it should be, collaborative when it can be, and adversarial when it must be.”
他在讲话中谈到“竞争”(competitive)时,强调的是“应该”(it should be);“合作”(collaborative)之处,强调的是“可行”(it can be);采取“对抗”(adversarial)则是主要的,强调的是“必须”(it must be)。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针对中国所耍的三手策略,“竞争”其实是语言陷阱,“合作”是权宜之计,“对抗”才是本质。
所以我们看到习拜会之后,美国遏制中国的手段并没有因此手软,比如推动“外交抵制”冬奥;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族劳动法案》,禁止所谓强迫劳动产品进入美国;通过涉台法案,挑战一个中国的底线等等。对美国继续祭出一系列的“抗中”举措,就不会感到不解。
一些学者在习拜会后,提出美国“抗中”路线正在朝好的方向转型的看法,其实不符合实际(早报:《中美竞争:方式悄然转换?》)。某些中国高级官员从中得出中美关系只有“合作”一途的言论,则是一种误判。希望这种表达,只是一种外交辞令,而不是中国官方一厢情愿的见解。
去年3月18日,负责外交事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在阿拉斯加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在开场白中对布林肯说:“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杨洁篪这句当头棒喝,可把布林肯搞得满头雾水,一脸茫然。相信杨洁篪会有此说是回应布林肯的讲话,布林肯在谈到美国政府与中国接触或打交道时,使用英文原话是“Engaging with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
“Position of strength“ 的正确解释,只要动手翻一下英文词典,就可以轻易找到:“A position where you have an advantage over someone, especially in a discussion.”(见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布林肯这句话的原意是“与中国打交道(或会谈)时要居于优势(或居于上风)”,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会谈中要掌握言论主导权,背后的目的,当然是想引导舆论的风向。不懂是中方还是美方的翻译员搞错,把它译为“从实力地位出发”,让杨洁篪大为光火,把美方代表数落一番。不过,经杨洁篪这么一说,许多人包括媒体将错就错, “从实力地位出发”成为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 的标准翻译。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假如当天的翻译没有译错,就不至于一开头就把开会的气氛搞砸了,双方铁青着脸话说不上一块,说不定中美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斯言不谬也。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说:“外交无小事”,处理外交工作的官员,不可不谨言慎行。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