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孔莉莎
2024年12月20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贺巾——以生活故事为历史作证
马华文学史奠基人方修在《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中,重点介绍了两个五十年代短篇小说,贺巾的《青春曲》和韦嘉的《沈郁兰同学》,给予战后马来亚学生反殖文学代表作的评价。
卢丽珊
2024年1月2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泣血的俄乌和平之路
年方25的乌克兰籍作者凯琳(Karina Ro- maniv)是阿富汗和乌克兰混血儿,因去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争被迫离开家园,自称是“战争之子”。《我从战争来——乌克兰烽火手记》是她初试啼声以俄语撰写成书,通过台湾翻译家裴凡强以中文翻译将我们瞬间置入烽火交织的空间,袒露过程中
刘安安
2024年1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不说白不说·从书名《白说》讲起及其它
先说书名《白说》。它是中国长江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的一本书。书名耐人寻味。
林康
2023年9月1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读《不确定的国家》或者眉批/也许眉批
2018年,谢裕民小说《建国》面世。五年后,他一个非小说类的书写出版,书名叫做《不确定的国家》。(敢敢如此取名,真是。)
符月明
2023年9月1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日记里的家族史
何启良博士新著《沈慕羽日记研究•家族篇:志明堂荟萃》是沈慕羽日记研究系列,继《生活篇:生命的咏叹》后的第二本著作。此书于新冠疫情期间完成,经过多次修改及校对,终于2022年正式出版。
庄永康
2023年9月1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遗墨》:记忆的补遗
水墨画家林仰章盛意拳拳,把许梦丰老师编著、新近出炉的《师友遗墨》带到宏茂桥图书馆,餐饮言欢之际贻赠笔者。著书送书的隆情高谊,由衷铭感。
十渡
2023年9月1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高墙和鸡蛋
读了,才知道高墙和鸡蛋的概念是绝对的文字概念,人们根据那样绝对(对比)的文字概念,自然会做出取舍。
庄永康
2023年9月1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喜欢独白的易梵
不算深交的一位友人,多年不见,为什么他的离世突然牵动我心?我从书架上翻出了一本多次搬家都未曾丢失的藏书——《易梵的独白》。赵令茂,他就是新加坡作家易梵。
林康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再谈路内的小说
两年前,在这里谈过许知远,连带谈了路内。11月的事。
何华
2021年9月9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白崇禧的“台湾岁月”
白先勇与廖彦博合著的《悲欢离合四十年:白崇禧与蒋介石》(共三册)近日出版,前两册为《北伐•抗战》和《国共内战》,由廖彦博执笔;第三册《台湾岁月》由白先勇执笔。写完这本书,白先勇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还白崇禧一个历史公道。
十渡
2021年9月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致敬,那4153个和数万名南洋人 《尘封轶事》读后感
疫情未了,困居斗室,满目尽书,无以为之。某日记起,与他几次浪走街市,说是走街串巷读当年,也真是。
林少彬
2021年9月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介绍《粤海清庙:建筑与历史的对话》
新加坡的图书馆里有不少介绍世界古代建筑的专集,但是还没有见过介绍南洋传统建筑的书本。
何华
2021年9月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史海钩沉 跃然纸上
姚梦桐先生的《流动迁移在地经历:新加坡视觉艺术现象(1886-1945)》最近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中国大陆版,书名改为《新加坡美术史论集(1886-1945)》,这本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新加坡战前美术史(包括广告、商店牌匾、小说插图、报刊漫画等视觉艺术),大有裨益。
林清如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何启良新著《生命的咏叹》
沈慕羽1913年在马六甲出生,培风中学毕业后投身教职,单在马六甲平民小学就担任了27年的校长。退休后投入保险业,前后当了29年的寿险招徕员。
林任君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序《我城故事——重访新加坡历史》
认识林恩和,是从“河洛郎”开始的,喜欢看他在《联合早报》发表的有关本地历史掌故、民俗文化和地名街名由来的文章,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浓厚的本土情怀在他朴实自然的笔触下展露无遗,读来兴味盎然,吸收了不少知识养分,不由得对他心生钦佩。
舒达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西方输了吗?》
本书著者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实务教授,曾经出任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多在国际报刊撰文批评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
林沛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听众人说黑白《我的黑白青春》
七八十岁的林清如,回头看十几二十的林清如。
那个年轻的身影,一定让他看见了什么。因此,他开口说了一个故事。没想到一说开,再停不下来。于是,2014年,他说成了一本书。
bottom of page